首页 国内资讯 隆回西坪,住着我的大姨娘

隆回西坪,住着我的大姨娘

隆回人网 2023/12/5 9:53:08

图片

隆回西坪村,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,住着我的大姨娘。
我的母亲有五姐妹。大姨在隆回西坪村,我们当地俗称,就是喊大姨娘,旁人有时会找一句,是你家西坪的大姨娘吧;二姨就在本村,隔壁大杉脚底,和外公外婆同一个院子,就喊二姨娘;四姨比较远,在武冈城郊,我们喊四姨娘,有时也尊称一声城里的四姨娘;小姨在洞口兔石,比我年纪大不了多少,且和我们兄妹同在东莞打工多年,最是相熟,什么话都能和她说,感觉就是没大没小,一不走神就会失了晚辈的礼貌。
常常想起小时候去西坪拜年。一般等到城里的四姨娘下来之后,在大杉脚底会齐了队,大约是初四初五的样子,四家人,就会翻过背后的杉山岭,穿过沈家、梁家、龙潭曾家,走路去西坪,给大姨娘拜年。在我的记忆中,最开始去拜年的时候,小姨还没有出嫁呢。拜年的队伍在一年年壮大,最多的时候,二姨家的卫华、卫民,四姨家的开红、梅梅,小姨家的丽芳、丽蓉、勇勇,加上我、艳妹、超妹,以及各家大人们,浩浩荡荡。有时会踩着大雪,有时会风雨交加,一年又一年,翻山越岭去西坪大姨家拜年。
图片

小时候去西坪大姨家拜年的细节,我至今仍会时不时想起。相对来说,大姨家的条件,还是比较好的,我们去拜年时,可以吃上一些别样的糖果。那些年没有红包,只有饼干,饼干也好吃。当然,最让我们兴奋和难忘的,其实还是那拜年放鞭炮。因为四家人,会准备四份鞭炮放,鞭炮会响很长时间,豪气!

过了西坪马路边的那口井,我们就开始点着大炮仗放,大人和小孩都甩开了放。附近的人家,会出门张望,看是谁家的亲戚,有人认出来了,就会去主人家给个信,大姨和大姨父就会从上面下来接我们。到了家门口,才开始放鞭炮。记得那时一般都是千鞭、万鞭,四姨父家那边有鞭炮厂,我们得了便利,就会在西坪多放一些,每家至少两封万鞭起。每每这个时候,二姨父总会特别叮嘱我们,不要同时放,要等一挂快响完时,才点另一挂。于是西坪上空的鞭炮声,会响上好长一段时间。

大姨娘有三个儿子两个女儿。大老表燕青哥,比我小姨还大,跟我四姨是一年的。听大人们说,燕青哥从小就不肯喊小姨,这个小姨太小了。大姨的小儿子燕柏,小名柏落子,和我,还有卫民是一年的,燕柏最大。小时候我们三人,常常在一起玩,在西坪玩,在大杉脚底玩。印象中燕青哥成家较早,自己修了楼房,就在旁边不远。记得有时我们也会留宿西坪,小孩子们会分到燕青哥那边的房子住。
但更多的时候,我们一般早上出发去西坪,吃了下午饭返回大杉脚底。回去的路,总感觉会长一些似的,要穿过很长的一段田野,跨过几条溪流,又爬一个很长的坡,翻山越岭。喝了酒的大人们,走路比去的时候要慢很多。有时月亮都上来了,月光铺洒在山岗中,一群至亲的人们,还在有说有笑不紧不慢的走着,小孩子们,依然是沿路吵闹。穿越了漫长的岁月长河,我仍然清晰的记得,有一年回到水浸坡附近的山岗时,二姨一时兴起,唱了一段戏班子的歌,还随着歌声舞起来,她的几个妹妹们,也跟着她一起,一边唱一边跳......
那些年,亲人们聚在一起,大人们的快乐,也是那般的淳朴和实在。
图片
随着年纪渐长,岁月变迁,去西坪拜年的频率,不断减少。特别是出来打工之后,回家都越来越少了,老表们陆续成家,也越来越难有机会,聚在一起去西坪拜年了。我现在也常住东莞,更少回家,我家老大,都上大学了。小时候常在一起玩的柏落子,仔细想来,居然都快二三十多年未见了,不知道再次相见,是否还能认出彼此?
燕青哥很早就买了车,从事客运。记得读书的时候,也常会坐到他的车。大表嫂在车上收钱,每次看到我,都说高远你不要拿钱了。有时旁边的人开玩笑起哄,大表嫂就说,这是我杨梅山三姨娘的儿子,不用给钱。再后来,有一段时间燕青哥开隆回到东莞的长途车,我和小姨,也有好多次搭他的车回家,还享受过,传说中司机吃饭的待遇。
大姨家老二,燕松哥,比我们大不小,估计小时候也不怎么带我们玩,印象不怎么深。几年前有一次,他在惠州和颂戈吃饭,问颂戈是否认识同村的高远老表,于是我们便电话联系上,加了微信。前几年约了几次,因为口罩原因,一直未能见面,但微信上,时常都有了联系。
大姨家的两个表姐,也与我们年纪相差较大,还是小时候见过,大了鲜有联系。
图片
隆回西坪村,那个渡槽那里,1865线隆回与武冈搭界的地方,我们每次外出和回家必经之地。每次从这里过,我都会记得,西坪村,住着我的大姨娘。记得有一年在家,上隆回办事从西坪过,得了会儿空,把车停一旁,寻了记忆中的小路,去看望大姨娘。那时候的大姨娘,在家带她的几个小外孙,身体还很硬朗,正在门口劈柴。我自告奋勇,想着帮大姨娘把柴劈完再上隆回。说来实在惭愧,劈不到几下,就......
早些年带小孩回家从西坪过,我总免不了要啰里啰嗦的交待他们,跟他们说,这个村子,有我们的亲戚,就是你们奶奶的大姐姐,你们叫大姨奶奶,她就住在这个村。在外出生和长大的零零后小朋友,理解不了我们对于亲情的那份执着和怀念,但我们终归有一份责任,要向他们传递。

图片

人事会不断变更,亲情和血脉却一直沿续。为什么我们这一代人(从小在农村长大的70后),无论何时,不管身在何处,总忘不了家乡,忘不了出生长大的小院子,忘不了家乡那些大大小小的村庄?或许就是因为,家乡的每一处村庄,总有亲情血脉相连。
隆回西坪村,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,住着我的大姨娘。我喜欢西坪村,也爱着西坪村,每一次从这里经过,我都会想起我的大姨娘。
谨以此篇,献给我至亲至爱的大姨娘。


阅读 1274
分享到:
GPT Ai智能机器人